淺談電視節目制作系統的現狀
自從廣播電視行業全面進入數字化、網絡化時代以來,越來越多先進的IT 技術被引入到電視臺業務流程之中,特別是在節目生產制作領域,已經歷了非線性制作設備代替線性對編設備、網絡化制作代替單機編輯兩次重大的技術變革,非線性編輯設備的出現極大提高了單機制作能力,而非線性制作網絡通過多臺非編站點共享存儲,實現了多人協同工作,從流程上提高了工作效率,這兩次技術革命都帶來了節目生產能力的巨大提升,使得電視臺可以以更低的投入、更高的
效率制作質量更為優異的節目。
但是,隨著網絡化節目生產制作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,這種共享存儲式的網絡逐漸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,如很多電視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相同的制作網中,總有些編輯記者抱怨機器響應速度慢、操作不流暢、特技不實時、打包渲染時間長,要求提高機器配置,同時又有編輯記者感覺機器配置太豪華了,CPU 連10% 都用不到,這些機器用在平時處理的節目上簡直是“高射炮打蚊子”,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調呢?
這是因為在典型的電視節目生產過程中,大量的時間是用于素材挑選、鏡頭剪輯等操作,此時基本只需進行單路視頻的***,這對于目前主流的PC 平臺來說,處理起來輕松自如;同時,每個節目也會進行片頭包裝、顏色校正、字幕疊加等增強表現效果的處理,這對主機的運算渲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,既使目前高性能的非編工作站,在應對高清節目的復雜編輯處理時,也經常無法保證實時渲染,需要進行打包合成,這無疑極大影響了編輯人員的操作體驗。
在非編制作網中,經常會出現部分站點計算能力嚴重不足,而另一些站點計算能力嚴重過剩的情況,其實如果能夠統一調配運算資源,使整個網絡中的運算資源按需分配到每臺終端設備上,則既能解決局部運算能力不足的問題,又能有效避免運算資源的浪費。
相關閱讀:
-
無相關信息